
从新兴走向全国,从传统养殖迈向现代农牧,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11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以来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这家以“公司+农户”模式闻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2024年,总资产从327.3亿元增至938.6亿元,营业总收入从482.4亿元跃升至1049.2亿元,成为业内少数跨越千亿营收门槛的农牧企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分红超301亿元,同时向合作农户支付养殖费用超929亿元,温氏股份以其独特的“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与联农带农的初心,写了一段资本反哺“三农”的生动故事。

2024年,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营收突破千亿元。

模式创新
从“小农户”到“共富生态”
在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山坳处的养殖基地里,养殖户张永红将进门处的设备控制按钮一按,鸡舍的通风、喂食系统便自动运转起来。“现在养9万只鸡,比过去养1万只还轻松。”这位从1989年就与温氏合作的老农户,一路见证温氏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深感“温氏一条龙服务可靠又省心”。
时光倒回至20世纪80年代。彼时,温氏股份在养殖黄羽鸡过程中发展形成了紧密型“公司+农户”合作方式——在联动机制上,温氏统一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疫苗、技术、回收销售服务,农户负责饲养环节,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张永红就是最早跟着温氏养鸡的一批人。

中华土鸡——温氏养殖的黄羽鸡。
2000年,温氏产业加快布局全国,衍生了“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等多种模式。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单个农户面临着环保、用地、资金等新挑战。不少养殖户就因养殖场环保不达标而面临关停困境。
上市十年,在资本的杠杆效应下,温氏合作农户户均年收入由2015年11.1万元增至2024年的27.5万元,增长147.7%,有力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2015年到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支付合作农户收益超961亿元。
此外,温氏积极参与的“政银企村”“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也为养殖户打开了新的出路。2022年,温氏在云浮市投入5.86亿元,启动建设16个“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涉及肉鸡、肉猪和肉牛。
与温氏合作养鸡十来年的养殖户余赞文率先入驻了云浮市新兴县云卓面养殖小区。“这里的一切都是现代化的,我只带了自己的行李就来创业了。”他笑着说。更让他惊喜的是,2023年他承包的3个鸡棚,一批养殖近9万只鸡,最终获得利润20多万元。
在“政银企村”共建模式中,除了企业、农户的参与外,还撬动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地方政府、银行、村集体,由地方政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提供规划指导,银行提供助农低息贷款,行政村做好土地整理流转、关系协调。到2023年底,项目涉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已全部突破15万元。

2025年,“温氏畜禽”“温氏食材”品牌正式发布。
新兴县车岗镇党委副书记刘志雄表示,在建云卓面养殖小区之前涉及的村集体年收入仅为5万元,现在村集体年收入增长,村里有了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以及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们看到生活变好了,做什么事情都有干劲,自然内生动力就足了。”

技术突围
从“跟跑”到“种源自主”
上市带给温氏最深刻的改变,是让企业从一家传统的养殖企业,蝶变为治理规范、财务透明、决策科学的现代化公众公司。资本市场的加持,让温氏有更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这些投入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驱动作为公司的四大驱动力之一,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温氏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强技提质”专项行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温氏在专业和产业领域都收获了“大产出”。在育种技术上,温氏掌握了种猪杂交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多项领先技术,“温芯2号”基因芯片打破国外垄断,肉猪养殖成本降至6.1元/斤,用“科技硬实力”诠释农业现代化。构建起国内最大畜禽活体与基因种质资源库,5个品种的核心群纯种猪、9个获国家认证的家禽配套系,让优质畜禽从实验室走进千万养殖场。

猪芯片。
温氏掌握的种猪杂交育种、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育种等多项领先育种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成果推广奖一等奖以上奖项13项。
如今的温氏,已成功培育出“华农温氏I号”和“温氏WS501”两大国审种猪配套系,年祖代和父母代种猪供种能力已达45万头,推广至全国28个省份,支撑年出栏6000万头以上商品猪的种源需求。与进口种猪相比,温氏配套系的优势十分显著:比引种成本降低50%以上;经过本土选育,更适应中国差异化的养殖条件和消费市场。
近日,在郑州举办的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温氏股份旗下企业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世界独角兽企业”称号,这是继荣登福布斯2022年新晋独角兽榜首、2024年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后,中芯种业再次获得权威认可,彰显温氏在生猪种业领域的硬核科技实力与行业领军地位。

高效化猪场。
通过“大平台+大科技+大人才+大经费+新机制”的综合赋能,温氏不断做强核心竞争力。据悉,未来3-5年,温氏将实施“双轮驱动”策略——既要持续提升瘦肉型种猪性能,也要培育优质黑猪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我们的目标,是把云浮打造成‘生猪种业硅谷’,让这里成为全球领先的种猪研发、生产、推广基地。”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共生
从“企业发展”到“乡村振兴”
一家千亿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更在于其为社会和环境贡献了多少福祉。温氏股份将企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从“乡村振兴”到“农业强国”,其身影活跃其中。
畜禽养殖业的环保问题,曾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温氏股份通过技术创新,将环保压力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十年间,温氏环保投入累计66.4亿元,带动有机肥生产3200万吨,协同有机种植6500万亩,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0-50%;构建南北方种养优化格局,区域性资源化利用率100%,全国首创土地承载力测算平台获软著权2项;开发固废高值材料实现减量60-70%。此外,温氏还建成省部级环境生态研发中心2个、国家及省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以“降本、提质、增效”树立行业环保标杆。
面对“双碳”目标,温氏持续探索绿色创新。早在2022年,温氏就启动建立养殖场区域性碳排放权开发和碳交易试点,率先构建粪肥固碳核算方法学与标准体系,首创“碳核算-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全链条体系,完成行业首例猪养殖园区和鸡养殖园区的ISO14068碳中和认证。2015至2024年间,温氏累计碳减排超9500万tCO₂e,其可持续发展实践也获得国际认可,MSCI ESG评级达到BB级。
今年8月,全国首个“光伏+装配式”绿色养殖基地在开平市金鸡镇全面投产,实现“棚顶发电、棚下养殖”,预计年出栏肉鸡60万羽,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3.2万元。
绿色发展是农业的底色。温氏在环保与资源化利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其畜禽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亦行业领先。
据悉,温氏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机构研发的养殖废水资源化技术,使废水中COD、总磷去除率分别达90%和80%,该技术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并在全国106个案例中推广。2015-2024年累计COD减排约230万吨、氨氮减排25万吨以上。
此外,温氏还系统研发了畜禽养殖关键致臭因子源解析技术和臭气净化技术,2021-2023年期间氨减排7400余吨,臭气去除率超80%,经专家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温氏集团内部还搭建了国内先进环保信息管理系统,30分钟内响应预警,创新4项闭环管理流程,全面提升环保管控效率。

佳润荣安公司布辰高效养殖小区。
从落实“双碳”行动、全方位优化资源能源使用到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温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事实上,温氏的社会责任更体现在对合作农户的全方位保障上。2022年,公司创新推出“爱农守护”计划,为合作农户量身定制涵盖人身意外、财产损失等五大类保险的保障体系。在广西,一位农户因意外火灾导致鸭棚损失35万元,得益于这一保障体系,他迅速获得了18.3万元的保险赔款,重新恢复了生产能力。这些实践背后,是温氏对“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坚守。
十年资本之路,温氏股份用301亿元分红回报投资者,用961亿元养殖费用回馈农户,用累计碳减排9500万tCO₂e以上、协同有机种植6500万亩,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0-50%的成绩守护绿水青山,这种价值观让温氏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与农户、与社会同频共振,更诠释了“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深刻内涵。
撰文: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
佳成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