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与周平王的命运交织专业在线炒股配资网
“烽火戏诸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指的是西周时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愚弄各地的诸侯。虽然褒姒果然笑了,但周幽王的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诸侯们渐渐不再相信周幽王,再也不响应烽火的召唤。最终,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周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的昏庸与周朝的灭亡
周幽王(姬宫湦)是周宣王的儿子,西周的第十二任君主。他在位时,宠爱褒姒并废除了正宫王后申后的地位,甚至废除了太子姬宜臼,立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周幽王的这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巨大政治风波,尤其是申侯的愤怒。申侯不仅联合其他国家,最终也与犬戎共同进攻周幽王。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朝进入了东周时期。
展开剩余71%然而,在周幽王死后,周朝并没有立即恢复平静。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继位成为周平王,但另一位支持幽王的势力却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周携王”,导致了周朝的“二王并立”局面。
周携王的出现与二王并立
在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继位,但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周幽王的弟弟余臣(即周携王)在虢公翰的支持下,被立为王。周携王的立场并没有得到众诸侯的认同,因此这个局面导致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携王”的名字来源于地名“携”,可能与西京附近的丰镐地区有关。虽然周携王有合法的血统,但他并未得到全国诸侯的广泛支持,这也为后来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周平王的东迁与周朝的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威胁,在秦国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此时,周平王虽然正式继位,但周朝的中央集权已然瓦解。周平王依赖诸侯国的支持来维持政权,尤其是晋国、秦国和郑国等大国的帮助。
然而,即使周平王在晋文侯、郑武公等的辅佐下勉力支撑,周王朝的地位已大不如前。晋文侯曾建议周平王,既然周携王并未得到所有诸侯的承认,便应当讨伐周携王,最终晋国攻灭了周携王,二王并立的局面结束。但这并没有恢复周朝的强大。周平王的地位依旧摇摇欲坠,周王室的权威也日益减弱。
周平王与诸侯国的博弈
周平王在东迁后,面临着周朝势力的急剧衰退。周王室失去了西周时期的辉煌,地盘缩小至仅仅河南一带,与周围的大国相比,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诸侯国。周平王在政权上虽然名义上是天子,但实际权力早已被诸侯国所掩盖。
周平王的任命和决策也受到诸侯国的控制,尤其是郑国的强势干预。郑庄公作为周平王的卿士,在周平王的朝政中逐渐取得了更大的权力,周平王甚至需要委屈自己来保持政治平衡。最终,周平王的权威越来越弱,周王室的控制力几乎丧失。
结语
周平王的统治,虽然标志着东周时期的开始,但也意味着周朝的衰退。随着周携王的被杀,周朝二王并立的局面暂时结束,但周平王却无法恢复西周的辉煌。他虽然拥有名义上的天子宝座,却被周围的强国控制,成为了傀儡。最终,周朝在诸侯国的争霸中渐渐失去了权威,进入了一个纷乱的时代。可以说,周平王的“东迁”不仅是物理上的迁徙,更是周朝丧失权威和历史地位的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佳成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