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至29日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中国中铁生态环境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大会在安徽宁国顺利举办。来自中国中铁14家二级单位工会及32家生态环境方向创新工作室的代表齐聚一堂,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围绕生态环境领域开展“联盟攻关”,激发中国中铁在新质生产力中的“生态”力量。
本次大会由中国中铁生态环境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办,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承办,以“创新引领·绿色共建——生态环保技术成果交流”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中国中铁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共享,汇聚系统内劳模工匠智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金红,中国中铁工会副主席李晓声,中国中铁生态环境专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沈鹏飞,中铁四局副总经理、华东区域指挥长毕清泉出席大会。

会议期间,32家创新工作室通过案例讲解、技术研讨与经验分享的形式,展示了各自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有效促进了跨单位、跨领域的技术交流与深度合作,进一步凝聚了生态环保创新的共识。中国中铁生态环境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与宁国市总工会、宁国市地方单位共同签署了“劳模工匠助企行”合作协议,标志着企地合作迈出新步伐。
与会代表还实地调研了由中铁四局承建的中国中铁系统内首个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宁国万家水库项目。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劳模技艺的重要载体,也是职工创新创造与建功立业的关键平台。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已累计组建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1275个,其中包括10个国家级和120余个省部级工作室。创新联盟正逐步成为传承劳模精神的“主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的“练兵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以及转化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中国中铁生态环境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自2024年启动以来,32家成员单位围绕供排水关键技术、水环境综合治理、江河流域治理、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染场地修复及绿色建造等六大专业领域以及上下游全产业链前沿技术发展,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专业技术与示范引领作用,协同开展生态领域技术攻关,已形成知识产权成果395项,承担各级研究课题185项,获得各类科技创新奖项87项,有效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放大,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工作室团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公司的大力支持。中铁四局为我们提供了优异的平台和发展环境。”中铁四局黄景新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黄景新介绍道,“我们团队聚焦生态环保与城市建设两大领域,主要致力于管网提质增效、农村污水治理、智能化工装开发、绿色智能建造四大板块的研发,针对工程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开展系列技术攻关,有效推动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近年来,中铁四局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积极布局“第二曲线”绿色产业,聚焦水务环保、水利水电、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及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合法的配资平台有哪些,全面推进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涵盖36个创新平台的集群体系,并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牵头并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环保工程技术研发项目。(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栗金凤 刘玉才 记者 陈华)
佳成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